聚焦动力电池安全与回收利用问题

发布时间:2019-10-08  作者:管理员  查看人数:1007

8月31日,由深圳市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广中心、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动力电池安全与回收利用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研讨会围绕“动力电池安全评估和充电安全策略”、“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两大主题展开,共54家单位,75位行业内技术、管理专家、企业代表和政府代表参加。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我中心王向山副主任主持了“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这一主题并进行了演讲。就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问题上,王向山副主任从当前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的两种方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对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以下对王向山副主任的演讲内容做出简要提炼:


报废拆解是当前主流 梯次利用是发展方向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即报废拆解与梯次利用。目前政策引导是鼓励先梯次利用、再拆解回收,以充分发挥废旧电池的经济效益。动力电池的拆解回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正极材料的回收上,有干法回收、湿法回收和生物回收技术。梯次利用的投入成本仍高于采购新电池的成本,相信随着国家针对电池管理的技术标准出台,未来梯级利用的空间将非常大,并成为主流方法之一。

 

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1.产业化技术不成熟

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前端亟需解决的动力电池退役判定标准及检测技术、可梯级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单体电池的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技术缺失。

2.回收网络不完善

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少、参与主体少、回收利用渠道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尚不完善。

3.支撑体系不健全

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管理规范尚未完善,行业管理混乱,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一些核心环节,管理规范及支持政策缺失,对回收利用产生了明显制约。

4.产业上下游协同少

从电芯生产到pack到主机厂各个环节都应该在设计、生产、研发上未考虑到未来电池回收的需求。

5.商业模式创新匮乏

由于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市场还未完全放开,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尚未向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开放BMS数据,导致商业模式创新和跨界协调难以实现。

6.监管不严格

政府应在电池溯源管理上更严格、做到每一节电池从制造到装车到梯次到回收报废拆解全程管控。

对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建议

1. 加快制定新能源车辆及动力电池回收标准

加快制定新能源车辆报废指导标准及动力电池退役判定标准及检测技术、可梯级利用电池剩余价值评估技术及标准。

2. 加强产业化技术攻关

发展更易实现批量化处理的回收利用技术,提升原有回收利用技术及工艺水平。加大生产、控制和检测设备创新,推进全产业链工程技术能力建设。

3. 健全回收网络

加强协调协作,有效整合资源,加快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为主导,新能源汽车分销网络、动力电池回收站点和报废汽车拆解企业为主体,新能源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储能主体和地方政府等主体积极参与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网络。

4.创新商业模式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主体通过采用新技术和融合新兴技术来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商业模式创新主体跨领域整合资源创造条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创新。

5.开展试点示范

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以试点示范带动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引导试点地区加快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和支持政策,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建设。

6.完善支撑体系

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支持政策,健全回收利用管理措施,逐步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支撑体系。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给予税收激励,对低残值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进行补贴。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废旧动力电池评估机制和定价机制,建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

7.融合新兴技术

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质量和效率。采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废旧动力电池评估及分选效率,强化分类、包装、运输、存储、梯级利用等环节协作。

8.强化融资支持

鼓励利用社会资本设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发展专项基金,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本投入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拓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及相关主体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