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2 作者:管理员 查看人数:2683
近期,三则重磅消息如巨石落潭,震惊动力电池行业,引发业界持续广泛的热议。
一是金沙江创投将斥资10亿美金,从日产手中购得AESC总计51%的股权;
二是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最近一轮私募融资时的估值已高达800亿元人民币。
全球第二大,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其电池业务将在不久后正式拆分独立运营,届时其所生产的车用磷酸铁锂及三元锂电池或将面向市场所有车企供货。
正如莎士比亚在《暴风雨》中所说的: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种种迹象表明:2017年,多重动因促成的“洗牌模式”将被开启,九成企业或将出局,动力电池产业将告别泥沙俱下的“野蛮生长”时期,或将步入“寡头时代”。
我们对此进行深度剖析,仅供业界参考。
过剩产能难化解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痼疾”。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即为产能利用率(capacityutilization),被定义为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与最佳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数据显示,2015年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逾40万台,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我国新能源车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同时,累计推广量超过了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中汽协预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80万辆。而按照“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
基于新能源整车企业销量取决于电池企业的产量,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产能也快速提升。自2015年起,动力电池迎来大规模扩产潮,如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新能源车企、互联网巨头等多路资本竞相布局,以期在高速发展的市场中抢占先机。从产能扩张来看,截至2016年年底,动力电池产业新增产能较同期增加近35GWh,总量几乎是两年前全年出货量的3倍。仅在2016年,投入动力电池领域的资金就已超过千亿元。
步入2017年,产能扩张的步伐并未停止,投身动力电池的企业呈现出更大的热情,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已经或计划上马新的生产线。
在业内看来,如果这些产能全部释放,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70GWh/年。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分析表示,就目前动力电池企业的扩产计划来看,合计产能超过了170Gwh/年,产能已经是需求量的7倍以上。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认为“如果按照电动大客车与电动乘用车1:10的市场销售比例来看,170Gwh大约可以满足年产50万辆电动大客车和500万辆电动乘用车的总需求”。根据国家到2020年的“十三五”新能源汽车规划,预测2020年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大概是71.7GWh,而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底动力电池行业整体产能超过80GWh,而需求量仅为28GWh。
显而易见,当下的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储备增速已远远超过销量增速。加之补贴政策趋严收紧、原材料价格上涨、主机厂喊话压价等多种因素导致行业成本空间压力激增,产能过剩或将进一步加剧。
有分析称,产能过剩成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核威胁”,且日益显现出普遍化、严重化以及持续化趋势。从微观上讲,产能过剩将直接造成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从宏观上讲,大规模的持续产能过剩甚至可能会引发行业危机。
有专家表示,2017年将进入中国动力电池洗牌年,弱小企业被淘汰出局已成必然。
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治理寄望“白名单”
另一方面,随着主管部门提高了对电池安全、质量、性能的要求,加剧了未能达标的产品和企业被淘汰的速度,预计九成电池企业会出局,弱小企业将加速被淘汰,行业竞争壁垒会越来越高。
据悉《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简称《规范条件》)已经完成了多轮征求意见,不久将对外正式公布。相比2015年版本,本次修改版的《规范条件》中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由“不低于2亿瓦时”提高至“30亿瓦时至50亿瓦时”,提高了15倍之多。同时,规范条件将提高研发、产品性能方面的要求。加大15倍的新增产能要求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可谓灭顶之灾。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今年初,工信部部长苗圩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就直言痛点,“我们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实现革命性突破,性能还需要大幅度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快推进。”在百人会上,苗圩说,在新能源客车、货车领域,目前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苗头,动力电池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在进一步加剧。“不仅如此,动力电池领域关键性的问题还在于技术水平偏低、电池标准缺乏。同时,还存在制造合格率低、安全差、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另据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新增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而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也从2014年底的50家左右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接近150家,增长近3倍。新增的100多家企业中,有传统数码电池转型过来的,有从上下游延伸进入的,也有从房地产、钢铁、消防、家电等不同领域跨行过来的。这些企业大都抱着快速致富的投机目的,根本没有多少技术实力,正是因为抄袭模仿,粗制滥造,导致了低端产能过剩。加之,虚报产能、盲目扩张、低价竞争以及难以治愈的地方保护顽症,动力电池行业热潮汹涌、暗礁密布,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整个行业将面临翻船危险。
在此情况下,工信部重拳出击,即将出台的《规范条件》实属维护行业长治久安的必要之举。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表示,“规范条件是向整车企业开出的白名单。”动力电池企业更看重白名单的意义。按照现行政策,(动力电池企业)进入白名单是(搭配这一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获得补贴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两家性能相同的动力电池企业或动力电池产品中,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或产品将更容易被新能源整车企业采购。
据了解,即将出台的《规范条件》中提高了对研发和动力电池性能的要求。在某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在谈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思路时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强化对动力电池的支持。在乘用车、专用车中,专门增加了动力电池的技术指标,将新能源客车补贴方式调整为以动力电池为核心、以电池容量和电池性能为标准,更加客观的反映车辆的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
从客户角度分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目前,降低成本、技术创新成为了主机厂最关心的问题,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期,车企对配套电池企业的选择还比较分散,到目前,主机厂已经开始逐渐与动力电池企业展开深入合作,逐渐缩小配套动力电池企业的选择范围,加大对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或产品将成为主机厂优先锁定的“朋友圈”。
巨头扩张“新版图”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从2014年底的50家左右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接近150家,增长近3倍。担有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达28GWh,同比增长79%,其中,比亚迪、宁德时代、沃特玛以及国轩高科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7.4GWh、6.7GWh、2.5GWh和1.86GWh,可以看出,仅仅这四家企业的出货量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比就达66%。
进入2017年,行业巨头们更是在提升品质,扩张高端产能方面动作频频,正凭借“规模优势+技术优势”顺势而上、脱颖而出,“寡头时代”或将到来。
动作最大的或许是比亚迪。2016年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比亚迪,其动力电池产量迅猛增长,2016年上半年在全球动力电池生产商产量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为特斯拉提供动力电池的松下。以磷酸铁锂见长的比亚迪今年喊出“电动?未来王朝创造”的口号,在新能源市场“称王”野心昭然。一直以来,比亚迪采取闭合垂直生产模式,电池自给自足,让一些主动上门求购电池的整车厂吃了不少闭门羹。近期,比亚迪开始重新整合调整产业链,将动力电池板块独立出来,并向其他汽车制造商供货。
作为比亚迪在国内强劲的竞争对手,宁德时代通过调整步伐逆市上扬。宁德时代凭着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条腿走路,进入华晨宝马、吉利、北汽、广汽等车企“朋友圈”,韩国现代汽车日前也选择宁德时代作为首个中国电池供应商。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宁德时代还与上汽成立两家合资企业,欲与主机厂优势互补掘金整个产业链。
沃特玛也在加快上下游企业抱团取暖,沃特玛创新联盟以全产业链联合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已签订协议的城市达34个,志在未来5年把签约城市传统汽车保有量的30%由该联盟新能源汽车替代。
与此同时,珠海银隆正与格力加快电池、储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布局。
可以预言,巨头企业在电池技术、产能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提速,将重构行业格局,行业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的提升,必将加快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业的优胜劣汰,使产业优势资源向标杆骨干企业汇聚,从而真正提振行业未来。
放眼世界,一方面,松下凭借与特斯拉的战略合作,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牢牢保持NO.1的地位,比亚迪次之,宁德时代已超越LG化学位居全球第三,加之本土优质资本的频频出击,将世界先进电池技术收入囊中,比如,前有珠海银隆早在2011年7月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AltairNano)公司53.6%的股权,涉及总额49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5亿元),并将其钛酸锂负极材料快充技术、生产线和销售体系收入囊中。近期,金沙江创投斥资10亿美金,从日产手中购得AESC总计51%的股权。上述事实表明,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已拥有比肩世界的实力,中国力量正试图改变全球市场格局,称雄世界。
另一方面,全球动力电池路线错综复杂,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续航里程达500公里以上、快充可在15甚至10分钟实现的电池技术正闯入市场。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的氢燃料电池,也正在被丰田、本田等车企渐渐推向市场。此外,石墨烯电池正极力走出实验室,试图从技术和成本上一步步接近产业化。
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本土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提供了绝佳的舞台,在全球采购时代,中国动力电池业也有望率先进入全球供应链,诞生全球龙头。而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使命的中国新能源车产业也必将凭借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创新与提升实现梦想、超越未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我们有理由相信,动力电池的中国造一定会“当惊世界殊”!
(本文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成立于2011年,公司总部位于福建宁德。公司致力于通过先进的电池技术,为全球绿色能源应用,提供高效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公司建立了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完整的研发、制造能力,拥有材料、电芯、电池系统、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是一家横跨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四大产业,并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 比亚迪创立于1995年2月,从二次充电电池制造起步,2003年1月进入汽车行业,同时布局新能源产业,并于2016年10月进入轨道交通产业。 比亚迪是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制造服务商,能够为客户提供设计、研发、制造、物流和售后等一站式服务。目前主要业务包括电子产品金属结构件、塑胶结构件、3D玻璃、陶瓷、充电器、锂电池Pack等零部件制造及电子产品整机设计、测试、组装等业务,其产品覆盖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 工业电子、IOT等行业。其主要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微软、戴尔、东芝、惠普、华为、联想、中兴等国内外行业巨头。 在汽车领域,比亚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整车技术的车企,产品涵盖七大常规领域——私家车、出租车、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以及四大特殊领域——仓储、港口、机场、矿山。 在新能源领域,除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还推出了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电动叉车以及LED等多种新能源产品,可提供从发电、到储电、到用电的一整套新能源解决方案。比亚迪也是全球首个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能源特别奖”的新能源企业。 在轨道交通领域,比亚迪于2016年10月发布了跨座式单轨产品——云轨。云轨是比亚迪历时5年,耗资50亿打造,专门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交通解决方案。云轨属于中小运量轨道交通产品,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性好,实用性强, 建设周期短,设计美观等诸多特点,广受市场好评与青睐。 就像自己名字一样——成就梦想,比亚迪的使命就是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际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具备创新互联网思维及深厚传统车企积淀,集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新实力汽车科技企业集团。 电咖商用车是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旗下专注于新能源智能商用车创新的全新商用车品牌,致力于通过全面融合创新为商用车用户创造更多价值。电咖商用车已组建独立的新能源商用车研发及营销团队,以全新的理念和架构斥巨资投身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凭借其核心管理团队深厚的造车底蕴,电咖商用车已完成全新定制化城市物流车型平台的正向研发,基于该平台的首款产品将于2020年四季度正式上市。电咖商用车将以城市配送新物流及城市公共新出行等重点细分领域为突破口,积极引领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消费升级变革,为智慧城市新物流及智能城市新出行提供高效便捷的运力解决方案。
深圳市公路货运与物流行业协会是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批准,并在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行业性的非营利社团组织。协会成立于2011年6月,现有会员750家。
陆地方舟集团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及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总部座落于国家改革前沿与高新技术密集的深圳市南山区,在北京、上海、长春设立了研发分支机构与技术中心,在深圳、江苏与佛山三地拥有整车与关键零件生产基地,基地的总面积超过3000亩,总投资额上百亿人民币。
深圳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自2009年创立伊始,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开发与动力系统集成,并与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方面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其中包括: (1)合作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 (2)合作的企业: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银隆 (3)合作的地方政府:广东省韶关市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月31日,注册资本248226.8268万元,生产及注册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协兴村1号,经营范围:五十铃系列汽车制造、销售,维修服务及提供零部件。公司现有员工2858余人,其中:职能、技术、营销专业技术人员629人,中层干部113人。占地面积496044平方米、建筑面积317298平方米,庆铃总资产已达120亿元,净资产94亿元。年综合生产达12万台。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由世界500强企业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联合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平台。
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于2015年深圳前海成立,是一家专业从事把新能源汽车应用在物流运力的创新型运营服务商,致力于为各大快递物流及城市配送提供环保、高效的运力服务,同时提供开放互联的新能源汽车充电一体化运营解决方案及服务。
雄川新能(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公司立足于氢能 源相关产业,是广东省和深圳市氢能产业联盟成员单位,主要立足 于制氢、加氢、氢燃料电池产业,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和加氢站建 设,搭建融资租赁平台,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平台。2018年12月完 成第一批5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牌,2019年6月完成第二批100 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牌,目前已陆续投放市场运营。
深圳市盈海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集约化、创新型运营服务商。致力于为各大快递物流及城市配送提供环保、高效的运力服务,主要为快递物流业务的支线、调拨、末端配送等提供不同的运力支持,业务涵盖运力解决方案、充电服务、车辆维护保障、创新业务运营支持等多种服务内容,从需求入手,提供开放互联的新能源汽车充电一站式运营解决方案及服务。截止到目前,盈海拥有不同类型的微面、轻型厢式物流车、大巴等新能源汽车投放并实际运营数量近4000台,在全国范围内已开设三个大区,业务范围覆盖深圳、广州、海口等一二线城市,拥有多家自建场站和合作场站充电配套网点,运维和保障服务设施完善,主营产品为开沃新能源汽车旗下轻型物流车。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财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48.28亿元。2003年11月6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大型国有金融企业海外上市“第一股”。自2009年起,中国人保集团连续八年进军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17年排名第114位。2017年,中国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3400多亿元,跻身全球市场前列。 在60多年的卓越历程里,中国人保财险以“人民保险、服务人民”为使命,积极践行“风雨同行、至爱至诚”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履行优秀企业公民责任,为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保险保障。同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客户的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市场领先的央企核心竞争优势。2017年,中国人保财险荣获“2017年度亚洲最佳财险公司”、“港股100强”第37名、“2017年度值得信赖保险公司”、“2017中国市场竞争力十佳财险公司”、第八届“金理财”年度保险保障品牌卓越奖、“年度最佳财险公司”等各类奖项。 中国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地区设立的直属分支机构,自1979年开始在深圳开办保险业务,是特区保险业的开拓者和探索者。在39年的卓越历程里,中国人保财险深圳分公司为促进深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的保险保障。 2017年,中国人保财险深圳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七抓七促”为统揽,围绕“创新、转型、提升、超越”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强对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过程管控,加大创新发展和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了有效益的稳健发展。2017年,分公司实现保费收入61.66亿元,赔付支出38.29亿元。分公司有从业人员1736人,下辖支公司(营业部)25家,展业团队191家。2017年分公司荣获“深圳保险业精准扶贫功勋单位”、“卓越服务保险品牌”、“年度社会责任奖”、“年度最佳金融创新奖”、“年度保险最佳服务大奖”、“深圳百万市民最喜爱的保险机构”等,分公司品牌形象得到广大客户进一步认可。 2017年中国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继续强化国有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企互动,参与精准扶贫,推动创新发展,服务社会治理能力,为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在创新业务发展上,大力推广手机APP工具使用,积极推动新材料、IDI等项目落地,加快推进保险海外业务发展布局和全球保险服务网络布局;在创新理赔服务上,推出了“做最好的查勘”服务品牌,开启了直升机救援服务和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实现了“一键救援”功能上线,加快理赔 “无纸化”进程,开发了“全程托付”系统。客户投诉的管控成效保持系统前列,分公司全年理赔亿元保费有效投诉量继续保持系统领先。 “历史蕴含价值,光荣成就未来”。中国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开启新征程,谋划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推进分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谱写新时代深圳人保发展新篇章!
深圳新沃运力汽车有限公司系沃特玛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纯电动物流运力整体服务提供商。
深圳前海巴斯巴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14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配件企业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起成立。公司主要以充电服务为基础,为电动汽车厂家、销售商和车主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平台。
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位于国际大都市上海,占地20万平方米,年产能超过1万辆。公司专门致力于客车整车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涵盖新能源客车、公路客运、旅游、公交、团体、厢式物流车等各个细分市场,是上海唯一、国内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客车制造企业。
中海龙(深圳)运输有限公司的创立于2016年5月,是一家致力于打造集产品设计、生产、运营、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企业。公司秉承让空气更清新,让天空更蔚蓝的愿景,让全国广大客户体验智慧交通、绿色出行的优质服务。
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综合财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4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深圳,公司偿付能力充足。亚太财险由“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更名而来,自1943年在重庆创立传承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经营范围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拥有近300种保险产品,为企业及个人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亚太财险深圳分公司是亚太财险的第一家分公司,是罗湖区重点纳税企业,拥有超过20年的粤港两地车承保服务经验,14年的政府公务车承保服务经验,先后与宝安区、福田区、龙华区和罗湖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保险服务方面,亚太财险传承和积淀了优秀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力量,借助现代网络科技,开发了"微信视频理赔"技术,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曾获 “深圳市保险创新发展效益领先单位”、“深圳市保险创新发展服务领先单位” 、“最具诚信服务保险公司”荣誉,并为深圳市汽车修理协会金项战略合作伙伴、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员。
中国恒天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恒天集团公司所属的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及多种专用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中重型商用汽车、客车、纯电动专用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拥有中重型汽车底盘和整车、客车、专用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产品覆盖载货汽车系列、自卸车系列、新能源汽车系列和客车系列,底盘和整车等200多个品种。
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是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纯电动商用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业务, 是第一批具有国家纯电动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深圳普天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5000万,是国资委管辖的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成员企业,中国普天旗下普天新能源汽车(山东)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成都雅骏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人类净化环境”为使命的,立足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大众化和市场化运营的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航通北斗物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隶属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航天科技通信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为其最终控股公司。 航通北斗凭借航通集团雄厚的平台技术资源及硬件研发、生产能力,依托香港、深圳两大研发中心,致力拓展中国内地、亚洲以及欧美和东南亚市场。
行之有道由国内知名上市公司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郑州市加滋杰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8亿元,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和新能源汽车物流共享项目产业联盟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用业务。
深圳市陆舟电动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是深圳市最早从事纯电动物流车运营推广的企业,目前有力帆、瑞驰、扬子江、普天、恒天等多个电动车品牌供客户选择,公司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销售、租赁、售后等一条龙服务,并与多家著名车企和各大快递、物流、配送、押运等终端客户实现长期战略合作。
熊猫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注册资金壹亿元。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用心服务、打造绿色交通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新能源车辆及其综合配套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在天津、江苏、上海、浙江、深圳等省市成立了近二十家分公司,并与国内外电动车核心技术企业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全国的网络化服务体系。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是由华晨汽车集团与东方鑫源控股合资组建而成,是华晨汽车“南北战略”中南方基地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鑫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鑫源控股)产业涵盖工业制造、金融服务两大领域,逐步形成了以汽车、发动机、摩托车、农业机械、通用机械等实体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平台。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池单体及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领先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亦开始批量应用于电网、港口、矿山等重型装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