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做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是中国走出疫情,经济向常态化发展背景下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观察未来五年战略布局的重要参考。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2020年9月,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作出了碳排放的“30、60”目标,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将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2021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及,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全国各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词。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实质性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元年,碳达峰和中和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国内绿色转型加速升级,中长期内蕴藏相关主题发展机会。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降低颗粒物排放量,也可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清洁能源体系、信息通信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提升交通运输融合创新能力,成为节能减碳关键。